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三农论文1一、“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现状
元江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意见》,统筹规划、大胆创新,采取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政策支撑机制、风险补偿机制、资金激励机制、统计监测机制等措施,稳步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并取得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基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得到贷款资金支持、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深入推进、“三农”保险产品不断创新等工作成效。截}卜20xx年3月底,成立乡镇(街道)金融服务站2个,建立集镇营业点12个,创建信用乡镇(街道)1个、信用村委会7个、信用村民小组56个、信用户2760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7870户、微型企业经济档案4户,设立自助银行(ATM机)40台、布放POS机409台、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55个、发放惠农35746张;办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101件、保费收入0。5%万元、理赔支出0。 45万元,办理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150件、保费收入5。 76万元;“三农”贷款余额261282万元,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30件,抵押宗地361宗,抵押而积32336亩,抵押贷款金额7467万元(其中:农户个体25件、宗地43宗、而积4563亩、贷款金额102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滞后
目前,全县除林权确权颁证全部完成外,其他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进展缓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只在试点街道开展资料收集、实地踏勘、技术设计编写、航拍等基础性工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39056宗(发证率较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办理1413宗,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发证数很少约有110户。
(二)未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交易难 目前,元江县尚未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因此,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交易手续办理困难,产权价值认定没有形成合理合法的评估价值体系和办理评估费率标准,规范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还存在诸多困难。
(三)扩大“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有法律限制
《物权法》面,退出设置,打开***,点击+号,扫一扫,选择右下角的相册图标,找到刚才截图好的照片,待识别后,即可看到该wifi密码。)对于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已经显著地趋于减弱;结构问题对于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正在显著地趋于增強。该篇还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中长期潜力、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探讨了粮食市场与粮食安全的新问题、新趋势。“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呢?该书第三篇“从发展农业到发展现代农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篇提出,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形式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要用开放的视角认识现代农业,要重视“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制约和挑战,如农产品成本上升、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发育滞后等问题。该篇还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出路和近期对策建议,并对中国种业的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
农产品电商大数据直击现代三农问题痛点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07-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每年都有一些农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我国粮食“十二连增”后,我国粮食创下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高进口的“四高”背景下,粮食、肉类、水产品、禽蛋、蔬菜、水果、油料产量居世界之首。在生产之前农民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过去靠计划,现在靠市场,但究竟应该生产什么、生产了多少、库存量有多大、市场需要多少,往往是一个“黑洞”。但是当大数据科技工具出现后,就可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经历7个发展阶段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近20亿吨的农产品(不包括木材),我国是一个农产品贸易大国,每年进出口农产品贸易超过1800亿美元,我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13.7亿人口以及大量的境外游客,对农产品消费量巨大。
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了7个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颁布后,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大数据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1994—1998年,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8—2005年,棉花、粮食两个品种先后在网上交易,当时叫“粮棉在网上流动起来”。1998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成立(今中华粮网),2005年10月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1998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成立,通过竞卖交易方式采购和抛售国家政策性棉花。
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分析的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07-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有人问: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粮食保护价政策影响何在?要精确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模型计算。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按保护价但不是敞开收购,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也就是说市场粮价的回升点可能会出现得早一点。但就目前农产品供求总体状况看,农民要想从农业获得更多的收入非常困难。
这些资源如果不种粮食而种其他农作物会不会使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这其实很不确定。现在有些人认为,过去几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这种认识隐含的前提就是粮食生产浪费了部分资源。
那么,是不是“不浪费”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要看其他农产品是否存在短缺现象。现实情况是,除粮食之外的其他农产品也基本没有短缺,而且绝大多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以,即使这几年少种一点粮食、改种其他农作物,问题依然存在。
我大体的经验判断是:根据目前粮食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上需要保持在16.5—17亿亩之间。低于16.5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会上涨;超过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因此,从总供求的角度看,粮食播种面积也就只有5000万亩左右的调整余地。
这几年粮食库存多了,确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生产。估计粮食播种面积在一两年内低于16.5亿亩问题不大,因为有库存;但连续3年以上我认为就会出问题。
职业教育如何嫁接服务于三农论文标签:教育毕业论文时间:2020-07-02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本文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把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和果农,指导学员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校要成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农业
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城镇,面向工商业、服务业,还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服务“三农”是大有作为的。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真正解决好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一、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当地农业生产,普及和推广适合本地特色的种植、养殖或其他项目的相关科技知识,用农业知识帮助农民致富,助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推广大樱桃的种植技术为例,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地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本地的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极为适合大樱桃的生长,大樱桃色泽鲜艳味美,经济收益高,大樱桃的种植也有相当的规模,因此本地有大樱桃之乡的美誉。但是当地很多种植户并不飞外大樱桃的种植技术,大樱桃的田间管理仅是简单借用其他果木的经验,产果率不稳定,经常欠收,渴望得到系统的培训。同时还有很多农民担心亏损而不敢种植。过去职校的课程设置当中没有涉及到大樱桃方面,现在考虑到农村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通过外聘专家、走访农户,外派学习等方式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大樱桃的种植知识,专门编写出校本教材《大樱桃种植技术》。该校本教材在本校园艺专业的常规教学和专门针对周边农业知识普及的送教下乡活动中作为正式教材推广使用,参加本校送教下乡的农民学员每期多达1000余人,已经持续举办了4期,由此使得该技术能够广泛传播。乡亲们利用学到的技术发财致富,然后做大做强,大樱桃成为品牌,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在技术支持下,山海关区大樱桃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