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工 理论考试题纲 一、填空题(50题) 1.感应加热设备分类按频率分:(高频、超音频、中频和工频)。 2.我国常用的感应加热设备中,高频有效淬硬深度为(0.8~1.5毫米),超音频有效淬硬深度为(1.0~2.0毫米),中频有效淬硬深度为(2.0毫米)以上。 3.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有五种组织,它们是(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渗碳体、莱氏体)。 4.40Cr钢淬火的冷却介质常用为(20#机油)。 5.45#钢热处理硬度要求HRC52,淬火温度为(810-830℃),回火温度为(180-200℃)。 6.钢的淬透性是指钢淬火时,能得到(淬硬层)的深度,淬硬性是指淬火后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 。 7. 钢件感应加热时,高频电流在工件导体表面上的分布特点表现为:(集肤效应、临近效应、环流 )效应和尖角效应。 8..220℃回火时,回火颜色为 ( 亮黄色 ),及回火组织为 (回火马氏体) 。 9.感应加热淬火方法有(同时加热淬火法,连续加热淬火法,浸液加热淬火法)。 10.变形工件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冷压校直法,垫点校直法,反击校直法,淬火校直法,回火校直法及回火中的压直法)。 11.碳钢的淬火的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临界点)。 12.热处理炉按工作介质可分为空气炉、盐浴炉和保护气氛炉等。 13. 钢的晶粒度表示 (晶粒大小) 的尺度。 14.T8钢低温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约(250℃),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硬度大致范围不低于(HRC55-64)。 15.调质钢按淬透性分类:如40Cr钢油淬临界直径可达30mm,属(低淬透性)钢。40CrMnMo钢油淬直径达100mm,属(高淬透性)钢。 16.淬火加热工件在水中的冷却过程要经历(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对流阶段)三个阶段。 17.淬火时出现硬度偏低的原因有(加热温度不够,冷速不足和表面脱碳)。 18.淬火内应力主要包括(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两种。 19..碳钢中温回火的温度一般为(300~500℃),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中温回火主要适用于(弹簧)类零件。 20..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工件表面产生(涡流)而加热的一种加热法。 21..我国常用的感应加热设备中,高频频率范围为(200~300千)赫,超音频频率范围(30~60千)赫,中频频率范围为(1~8千)赫,工频频率范围为(50)赫. 22.化学热处理包括(分解,扩散,吸收)三个基本过程。 23..渗碳零件表面碳含量控制在 (0.7~1.05%)之间为宜。否则会影响钢的机械性能。碳含量过低,使(耐磨性)下降,碳含量过高,使(脆性)增大。 24..分段控制法滴注式气体渗碳过程由(排气,强烈渗碳,扩散,降温)四个阶段组成。 25.氮化件氮化层深度的测定方法有(断口法,金相法和硬度法)三种。 26.碳钢的淬火的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临界点)。 27.钢件渗碳后经过(淬火与低温回火),可以改善表层及心部组织,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 28.调质钢在淬火冷却时,碳素钢一般选择水作淬火剂,形状复杂的碳素钢零件选择(水 油)双液淬火,合金调质钢一般用油作淬火剂。 29.为了消除焊接零件的残余应力,减小淬火变形,应采用(去应力退火)工艺,其加热温度为(500~650℃)。 30.在室温长时间停留过程过程中进行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 31.高温炉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中温炉最高使用温度为(950℃),低温路最高使用温度为(650℃)。 32.影响渗碳质量及渗碳速度的工艺因素有(渗碳温度,时间,渗碳剂流量以及钢的化学成分)等。 33.钢的淬透性是指钢淬火时,能够得到的(淬硬层)的深度,淬硬性是淬火后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 34.强化氮化的工艺参数有(氮化温度,氮化时间和氨分解率)。 35.渗碳后需经磨削的工件,渗碳层深度是指技术要求的深度加上(零件的磨削深度)。 36.淬火时工件形成软点的原因有(原始组织缺陷、欠热、冷速不均和操作失误)。 37.工件在空气介质中加热会产生氧化和脱碳,防止方法主要有(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盐浴加热、保护气氛加热)。 38.淬火时出现硬度不足缺陷的原因有(欠热或过热、冷却速度不够和表面脱碳)。 39.钢加热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主要有(氧化和脱碳、过热和过烧和变形和开裂)。 40.按回火温度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其回火后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 41.正确的加热,包括正确的(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加热方法)。 42.工件加热时间为(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之和。 43.在生产现场检查工件有无裂纹时,可采用(叩击法、渗透法和比色法)。 44.回火温度的确定,主要以工件要求的(硬度值)为依据,其数值越高,回火温度(越低)。 45. 生产中经常采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和里氏硬度)。 46.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刚度、塑性和韧性)。 47.低碳钢零件在920℃渗碳缓冷后,其深层组织有表面像内依次是过(共析组织、共析组织和亚共析组织)。 48.渗碳零件要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来制造。 49.钢的氮化层(薄而脆),不适合承受集中的重载荷,而适用于重要而复杂的(精密件)。 50.与碳钢相比,合金钢的淬透性好,热处理后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或具有某些特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二.选择题(50题) 1.洛氏硬度试验时,所施加的 b 600、1000、1500N三种 a.初载荷 b. 总载荷c预载荷。 2. 洛氏硬度试验法是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淬火钢球压入被测金属表面。对 a 采用金刚石压头,对 b 用淬火钢球。 a.硬材料 b.软材料c.合金钢 d. 碳钢 e.有色金属f.铸铁。 3.布氏硬度试验法所使用的压头是规定直径的 a ,其标记代号为 d 。 a.淬火钢球 b.金刚石椎体c.HRBd.HB 4.用锤击式简易布氏硬度计测定工件硬度时,如果工件的压痕直径比标准试样的压痕直径小,则工件的硬度 a 于标准试样的硬度。 a.高 b.低c.等 5. 冲击试验是用来测量金属材料的 c a.冲击韧性 b.断裂韧性 c.冲击值ak d. 疲劳强度。 6.碳钢退火后的硬度检验常采用 a 硬度法。 a.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c. 维氏硬度 7.调质钢件的硬度检验常采用 a 硬度法。 a.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c. 维氏硬度 8.淬火钢件的硬度检验常采用 b 硬度法。 a.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c. 维氏硬度 9.氮化钢件的硬度检验常采用 c 硬度法。 a.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c. 维氏硬度 10.为了消除加工硬化,恢复金属材料的塑性,应进行 c 。 a.去应力退火 b.去应力回火c. 再结晶退火 11. a 的符号为HB,它主要用于测量硬度在HB450以下的金属材料。 a.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c. 维氏硬度 12.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抵抗氧化和烧损的能力称为 b 。 a.耐蚀性 b.抗氧化性 c.耐热性 13.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去除后形变随之消失的成为 b ,当外力去除后形变不能完全消失的成为 a 。 a.塑性变形 b.弹性变形 c.弹性 d.塑性 14.用顶角为120 金刚石圆锥体做压头的硬度试验,属于 b ,其标记符号为 d 。 a.维氏 b.洛氏c.HV d. HRC 15.锉刀硬度试验法是利用 c 几把锉刀,通过锉削工件,确定它们的硬度。 a.经过淬火的,硬度很高的 b.经过标定的,硬度相同的 c.经过标定的,硬度不同的 16.Ak或ak值越大,则材料的冲击韧性越 a ,脆性越 d 。 a.好b.坏c.大d.小 17.在 b 载荷作用下,材料易发生疲劳损坏。 a.冲击 b.交变 c.静 18.大量事实证明,低应力脆性断裂是由材料中存在 b 而引起的。 a.微裂纹源 b.裂纹扩展 19.形成钢铁材料的主要元素是 a 和 b ,故又称其为铁碳合金。 a.Feb.Cc.Sid.Mn 20.在铁碳合金中,含碳量大于或等于 a %,;小于或等于 c %,称其为钢。 a.0.0218 b.077 c.2.11 21. 在铁碳合金中,含碳量大于 a %的,称其为铸铁。 a 2.11 b 4.3 c 6.69 22.金属由于其具有良好的 b ,所以能进行轧制。挤压、拉拔等压力加工。 a.塑性 b.韧性 c.强度 23.低碳钢经几次冷拉后,若继续拉很容易断裂,为顺利继续拉拔,则必须进行 b 处理。 a.去应力退火 b.再结晶退火 c.完全退火 24.固溶体的溶解度通常都是随 b 的变化而变化的。 a.时间 b.温度 c.密度 25.选择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根据是 a 。 a.Fe- Fe 3C相图 b.钢的淬透性曲线 c.钢的C曲线。 26.要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必须以 a 的冷却速度将其冷却到Ms点以下。 a.较快 b.先快冷后慢冷c.先慢冷后快冷 d.大于或等于临界冷却速度 27..将共析钢加热到 a 以上,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 a.Ac1 b. Ac3 c.A3 28.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和 c 有关。 a.钢的含碳量 b.钢的合金元素含量 c.马氏体的含碳量 32.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制造刃具、量具、模具等的 c 预备热处理。 a.亚共析钢 b.热作模具钢 c.过共析碳钢及合金工具钢 29.钢经去应力退火后,消除残余内应力,而组织 a 发生变化。 a.没有 b.也同时 30.等温退火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退火时间,而且可以使钢得到 c 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a.贝氏体类 b.细晶粒 c.均匀的 31.去应力退火主要用于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及机加零件的 c 残余应力。 a.枝晶偏析 b.魏氏组织 c.残余应力 32. 45钢正常淬火后得到 a 组织、 a.细针状马氏体 b.马氏体+铁素体 c.羽毛状贝氏体 33.将加热好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盐浴中,保温一定的时间,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后取出空冷,这种淬火方法称为 b 。 a.分级淬火 b.等温淬火 c.二次淬火 34.钢经淬火后获得粗针马氏体组织,其主要原因是 b 。 a.原始组织粗大 b.加热温度过高 c.冷却速度不足 35. T10钢制冷冲模水中淬火易产生 b 。 a.硬度过高 b.变形与开裂 c.硬度不足 36..T12钢制的丝锥等工具,一般均采用 a . a.水-油双液淬火法 b. 水淬 c.油淬 37..影响钢的淬透性的主要因素是 b 。 a.工件的尺寸大小 b.钢的化学成分 c.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 38.淬火油一般可采用10号、20号、30号机油,油的号数越高,则 b 。 a.粘度越大,冷却能力越高 b. 粘度越大,冷却能力越低 c.粘度越小 39.工件淬火时,当其内应力超过材料的 b 时,将发生开裂。 a.屈服极限 b.强度极限c.弹性极限 40.工件淬火后应 a 回火,高碳、高合金钢工件淬火后要 b 回火,以防止产生较大的变形或开裂。 a.及时 b.立即 c.低温 d.高温 41. 45钢经调质后,应得到 b 。 a.回火屈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珠光体 42.钢经调质或正火处理后,前者比后者的 a 。 a. 强度、塑性和韧性均较高 b.强度较高而塑性和韧性较低 c.强度较低而塑性和韧性较高 43.碳钢调质工序应安排在 a 。 a.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b.半精加工之后,磨削之前c.锻件生产之后,精加工之前 44.感应加热速度很高,所以其表层的奥氏体化转变温度 a ,且温度范围 c 。 a.较高 b.较低 c.较宽 d.较窄 45.感应圈和工件表面的间隙与加热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b 。 a.间隙大,加热效率高 b.间隙大,加热效率低 c.间隙大小与加热效率无关。 46.钢号末尾加字母 A 或汉字的 高 ,表示是 c 。 a.特殊用途 b.优质 c.高级优质 47.铸铁的含碳量是 c 。 a.大于6.69% b.小于2.11% c.大于2.11% 48.汽车变速齿轮,要求表面硬而且耐磨,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以耐冲击,应采用 c 。 a.T10钢淬火及低温回火 b.45钢调质及表面淬火 c.20Cr钢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 49. b 属于低合金钢。 a.20Cr2Ni4Al b.40Cr c.W18Cr4V 50.金属经变形后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使强度、硬度 a ,塑性、韧性 b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三、判断题(50题) 1.高频淬火硬化层深度主要取决于高频振荡器的频率,频率越低,硬化层的深度越浅,反之,则硬化层越深。( ) 2.钢的最高淬火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而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影响不大。( ) 3.为防止裂纹,工件感应加热淬火后,应尽快回火,一般不宜超过4-8小时。( ) 4.发生过烧工件可以通过正火处理使晶粒细化,而发生过热的工件只能报废。( ) 5.钢淬火后所获得的马氏体都是硬度高、脆性大的组织。( ) 6.晶粒越粗大,金属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越好。( ) 7.大件淬火后应及时回火,以避免开裂。( ) 8.淬火裂纹是指淬火过程中产生的裂纹。( ) 9.工件淬火后硬度偏低,通常可以用降低回火温度的方法来进行补救。( ) 10.为了保证铸铁床身导轨中频淬火后硬度,其基体硬度应为 HB187。( ) 11.淬火导轨表面不允许有砂眼、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尖角必须倒钝,表面光洁度应在3.2以上。( ) 12.淬火感应器通冷却水后不用保证喷水角度,水压够就可以。( ) 13.对淬火部位有孔、槽的零件表面应用紫铜、黄铜或石墨与水玻璃糊等将其填严等避免感应加热产生尖角效应,产生局部高温的情况。( ) 14.灰铸铁的热处理方法主要有消除应力退火、消除白口退火和表面淬火。( ) 15.感应加热时,涡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心电流密度最大,表面电流密度最小。( ) 16.脆性材料没有塑性变形阶段。( ) 17.金属材料越软,则机械切削加工便越容易。( ) 18.为改善20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应采用完全退火。( ) 19.为改善T10A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应采用球化退火。( ) 20.为改善45钢锻件的切削加工性能,应采用正火。( ) 21.为消除焊接件的残余应力,应采用低温退火。( ) 22.调质是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 23.钢淬火后所获得的马氏体都是硬度高、脆性大的组织。( ) 24.钢的调质处理和正火处理都获得索氏体组织,在生产中可以相互代替。( ) 25.65Mn锻件,为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应安排正火。( ) 26.工件进行氮化时,氨流量越大,氨分解率反而越低。( ) 27.工件氮化结束前进行退氮处理是为了降低渗层的脆性。( ) 28.渗碳用钢通常是含碳量为0.15-0.25%的低碳碳钢和合金钢。( ) 29.渗碳件和氮化件都具有表面硬度高、耐磨,心部有足够的韧性的特点,在使用中可以互换。( ) 30.氨分解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钢表面对氮原子的吸收能力。( ) 31.氨分解率越高,氮化的速度越高。( ) 32.对于有第二类回火脆性敏感的钢,回火加热后必须快冷。( ) 33.弹簧钢采用较高的含碳量,以保证得到较高的疲劳极限和屈服强度。( ) 34.弹簧淬火后进行低温回火,以保持较高的硬度、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 ) 35.高速钢淬火后,即可达其高硬度,具有高耐磨性。( ) 36.高速钢淬火后,进行低温回火,可消除内应力,获得最高硬度。( ) 37.高速钢经等温淬火后,一般不需回火。( ) 38.量具最终热处理时,为了减少变形和残余奥氏体量,一般均采用分级淬火或等温淬火。( ) 39.量具淬火后,为了消除淬火应力,保持高硬度,应采用低温长时间的回火。( ) 40.灰铸铁的热处理方法主要有消除应力退火、消除白口退火和表面淬火。( ) 41.球墨铸铁可以进行各种热处理。( ) 42.进行表面淬火的铸铁件,其原始组织中珠光体的量不能过低。( ) 43.表面脱碳的高碳钢工件,淬火后易形成放射状裂纹。( ) 44.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渗碳后缓冷,渗层中出现网状碳化物,是一种缺陷。( ) 45.当渗碳件出现魏氏体组织时,可以通过二次淬火或先正火再进行一次(或二次)淬火来消除。( ) 46.冲击值越大,则材料的冲击韧性越好,脆性越小。( ) 47.影响钢的淬透性的主要因素是钢的化学成分。( ) 48.使钢件热处理变形量最小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是氮化。( ) 49.要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必须以小于或等于临界冷却速度Vk将其冷却到Ms点以下。( ) 50.影响钢的临界冷却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钢的化学成分。( ) 四、简答题(7题) 1.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 答:1提高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提工件的综合机械性能,获得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2常用的淬火方法有: 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预冷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局部淬火法。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普(tbc是什么意思?游戏魔兽世界的“燃烧的远征(World of Warcraft: The Burning Crusade),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d),对叔丁基邻苯二酚(p-tert-butylcatechol),简称TBC;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通淬火相比,有以下特点: 加热速度快;淬火温度高;淬火后获得极细的隐晶马氏体组织;淬火后工件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疲劳极限高;生产率高,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3.什么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么? 答:将淬火件加热到Ac1以下一定温度,保温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工件淬火后,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其内应力和脆性都很大,为了消除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获得我们需要的组织和性能必须对淬火件及时进行回火。回火的目的主要以下三条: 1)减少或消除残余内应力。2)使工件获得需要的机械性能。3)稳定组织和尺寸。 4.热处理操作减少变形的方法有哪些? 答:1)做好淬火前的准备工作,如了解图纸,用火花鉴别钢材,检查工件表面缺陷 2)合理的绑扎、吊挂,以防止淬火变形。在箱式炉中要注意摆放位置,避免由于自重引起变形。 3)加热时要缓慢升温,减少热应力的产生,对易变形工件要选用淬火温度的下限 4)要讲究淬火操作,注意冷却方法。如预冷淬火,淬入淬火剂的方向要得当。有盲孔和凹坑的工件淬火时要将开口处朝上,对非工作孔要用石棉绳、耐火土堵塞,以减少淬火时的内应力。另外,还可采用喷水冷却,滚动进入淬火剂等方法。 5)使用淬火夹具与淬火压床等。 5.工件造成淬火裂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主要分材料化学成分、原材料缺陷、加热与冷却条件等。 1) 材料化学成分 钢中的合金元素(除了钴)能提高淬透性,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因此,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可以减少淬火裂纹。但是P、S等元素易形成夹杂物,破坏材料的完整性和减低材料的强度,易造成淬火裂纹,含Si较高的钢,易引起钢件表面脱碳,使淬裂倾向性增大。 2) 原材料缺陷 原材料缺陷如工件内部细纹、皮下气泡、较严重的碳化物偏析以及非金属夹杂物等。锻轧前,坯料中如有缩孔、夹层、白点或严重的枝晶偏析等缺陷,则加热和锻轧时也易产生裂纹。 3) 加热与冷却条件 淬火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越粗大,则破坏抗力越低,并且产生的内应力越大,越引起淬火裂纹。在冷却的过程中,尤其是在Ms点以下,除因冷却不一致所造成的热应力外,还有因相转变(比容小的奥氏体转变成比最大容马氏体)进行的不等时性而产生的组织应力。相转变的结果,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所以产生裂纹的危险性增大。 6.什么是钢的退火,退火的目的? 答: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保温后缓慢冷却(通常是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1)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 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3) 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防止零件变形和开裂。 7.什么是化学热处理?其目的和特点? 答: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通过改变其表面化学成分,来获得预期性能的热处理方法。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的改变是通过在特定的温度下,向工件表层中扩散一种或几种元素来实现的。 目的:是获得工件表层的特殊性能。例如:高硬度、高强度、耐磨性、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等。 特点: 1)不受工件几何形状的限制。 2)具有较好的工艺性。如开裂倾向较小,处理温度范围较宽,对冷却介质的敏感性较小等。 3)经济效果好。廉价钢材经化学处理后可获得表面高性能的工件。能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表面层。如耐腐蚀性、耐磨性等。
【2016湖南工考系统】相关文章:
2016湖南省考如何选报职位10-16
2016年国考湖南储备物资管理局面试公告10-26
2016暑期工求职陷阱08-11
湖南成考需要现场确认吗05-26
2016暑假工注意求职陷阱08-11
2016警惕暑期工求职陷阱08-05
2016湖南省宁乡县统战系统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公告10-10
2016国考申论范文09-18
2016广州暑假工注意求职陷阱08-12
2016员工拓展培训方案07-25